close



Day 1110/7/2011 ()  晴,17~28


LISBON FULL DAY CITY TOUR –10:00 am. to 6:30 pm. (團費一人55€)


Pick-up and Drop-of at the hotelBelém Tower / Monastery Of Jerónimos / Belém Pastry Shop / Downtown / Parque Das Nações


IncludesEntry at The Belém Tower and the famous Belém Pastry (葡式蛋塔)


今天的導遊也叫做米蓋爾,青春陽光小帥哥一枚,整天臉上都掛著靦腆的微笑,給他拍這張照片時笑得很不自然,本人真的很帥。看樣子米蓋爾這個名字在葡萄牙,就像我們的志明一樣都是菜市場名。為了跟昨天的米蓋爾萬 (Miguel one)區別,我們管他叫米蓋爾兔(Miguel Two)



這家Cooltour LX旅遊公司的導遊,都是這類不到30歲的小伙子,難怪網上年輕的美眉顧客,都一面倒的在FB上給他們按


米蓋爾兔剛出道沒多久,不像米蓋爾萬那麼會介紹,英文也沒有他好,不過人帥的確很吃香,加上迷死人的笑容,就不跟他計較啦。


9:20分就到了貝倫區,海邊風好大,雖然依然是豔陽天,可是風吹在身上涼颼颼的,有秋天的氣息了。



先去貝倫塔,拍完照米蓋爾兔就想走人,老公問行程表不是有寫包含門票嗎?他才說10點鐘才開門,現在進不去,等去完發現者紀念碑再過來好了。


<發現者紀念碑 (Padrão dos Descobrimentos)


1940年在葡萄牙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中,首次展示了緬懷大航海時代的發現者紀念碑。但由於使用的材質易於腐壞,因此於1960年用水泥重建,做為葡萄牙著名的航海探險家亨利王子逝世500週年紀念。



船首造型的紀念碑,東西兩面上總共雕有32位葡萄牙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、探險家、船長、領航員、天文學家、傳教士、作家及詩人,包括亨利王子、麥哲倫、達伽瑪、賈梅士及聖方濟,他們都是將葡萄牙帝國發揚茁壯的功臣。面向特茹河站立在紀念碑最前端、手捧平底帆船的便是亨利王子。




現在的葡萄牙,已經淪落成歐豬五國之一,往日殖民地的次等人民,搖身一變成為來觀光花錢的大爺,撫今追昔,葡萄牙人怎會不唏噓呢?


紀念碑的門口上方,一把利刃當頭插下,歪果人還真是不忌諱。我們沒有入內參觀,據說從紀念碑的頂樓可以拍到傑羅尼姆斯修道院的全景。



昔日停駐探險船隊的港口,如今泊滿了帆船遊艇,對面馬路後的大片建築,便是傑羅尼姆斯修道院。



地面上的大理石地圖,標出了葡萄牙所「發現」的各個殖民地,澳門右方的那塊小紅石,就是被葡萄牙人驚讚為福爾摩沙的台灣島。



<貝倫塔 (Belém Tower)


「貝倫塔是一座五層樓高的軍事堡壘,1514年由曼努埃爾一世國王所建,用來防禦位於貝倫區的特茹河港口,以及附近的傑羅尼姆斯修道院。在後來的幾個世紀中,貝倫塔失去了建造時的主要用途,曾被用作海關、電報站及燈塔,甚至被改造成地牢及監獄。如今,聳立在港口的貝倫塔已成為葡萄牙的象徵,1983年,貝倫塔和附近的傑羅尼姆斯修道院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。(by維基百科)



15~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,地處歐洲偏遠角落的葡萄牙,因為成功的通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,找到了前往印度的新航線,使得這個蕞爾小國一躍而成為中世紀的海上霸權國。貝倫塔,就是為了紀念於1498年,第一位率領船隊,從歐洲航行到印度的葡萄牙探險家達迦瑪。


在大海航時代,所有的探險船隊都從這個港口出發。少則數月、多達數年的海上航行,茫茫未知的前方,惡劣天氣、糧食缺乏、飲水不足、海盜攻擊以及船員叛變,使得遠征任務無比艱辛。幾個偉大的探險家,如麥哲倫、達伽瑪及發現好望角的狄亞士,均死於遠征途中。


潔白的塔身,方正的外牆,每個轉角都有一座胡椒瓶形狀的哨崗亭。以曼努埃爾風格打造的貝倫塔,外觀像個小巧的海濱度假別宮,走進去才發現裡面滿大的。門票5€




從塔外的模型可看出,L型的貝倫塔分為堡壘及塔樓兩部分,



從大門進入堡壘,身為軍事防衛要寨,面對港口的三面牆,共安置了16門大砲,隨時可對來犯的敵船進行反擊。



仰望塔樓,雕琢的十分細緻的拱型陽台,飾以曼努埃爾式的石雕,陽台正中央的徽紀,是曼努埃爾一世國王之盾(Royal Shield of King Manuel I)



堡壘頂部有個十分寬廣的平台,設有六座哨崗亭,在地面看起來小小一尊,其實還蠻高大的。圓型的哨崗亭,不因是軍事用途就隨便搭蓋,從彎曲的門楣、麻花滾圈、橘瓣屋頂到頂端的十字造型,設計得非常漂亮,如果入口再大一點,放張躺椅就是很浪漫的發呆亭了。



平台中央有一圈圍著天井的護欄,前方有一座勝利聖母像(Nossa Senhora do Bom Sucesso),水手們出航前必向聖母禱告,請求保祐平安歸來,跟我們的媽祖很相類似。討海人內心的無助及惶恐,古今中外都一樣啊。



登上塔樓的陽台,南面湛藍的特茹河、精巧的哨崗亭以及對岸的綠野,組成了一幅視野寬廣的水岸第一排好景。



爬了100多階的樓梯上到塔樓頂的露臺,河面廣闊如湖,河水好藍好乾淨。東面逆光遠方、位於發現者紀念碑後面的懸索橋,是連接里斯本與對岸阿爾馬德區的425日大橋。西岸則是現代化的公園綠地。



停車場附近有公廁,每人0.5€,我看要排隊,想說等下進修道院再上,結果這是個錯誤的決定!還是那句老話,在歐洲,看到廁所就趕快上一上吧,免得憋著尿難過死了。


<傑羅尼姆斯修道院>


1502年,由曼努埃爾一世計劃興建,以紀念達伽瑪從印度立功而歸,歷時80年才完工,本來是供皇室成員舉行葬禮之用,但後來亦成為將要出海船員們的祈禱教堂。它是里斯本最突出的古蹟,也是葡萄牙曼努埃爾式建築中最成功的一例,1983年與貝倫塔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。」(by維基百科)


修道院的建材為當地出產的金色石灰岩,興建經費由東方香料的5%稅額支付。因為所需的資金非常龐大,使得同期間的巴塔利亞修道院不得不無限期的停工,變成了我昨天看到的未完成修道院


曼努埃爾一世是若昂二世的堂弟,因堂兄死後無子而繼任王位,他繼承了若昂二世為葡萄牙建立的航海事業,坐享其努力的成果,所以被稱為「幸運兒」。不過曼努埃爾一世也不是毫無建樹,除了建造了貝倫塔及傑羅尼姆斯修道院,在位其間還將葡萄牙變成在東方的海上貿易帝國。



由於里斯本處於地震地帶,因此傑羅尼姆斯修道院以穩固的長方塊狀為建築外型,此睿見果然讓修道院在1755年的大地震中逃過一劫。


前面的帝國廣場 (Praça do Império),是1940年為了葡萄牙語的世界博覽會而興建。廣場之名來自緬懷昔日葡萄牙帝國的光輝歲月,不僅是伊比利半島上最大的廣場,也是歐洲最大的廣場之一。



傑羅尼姆斯修道院東側是聖母瑪利亞教堂,西側修道院部分現在已改成國家考古博物館及海事博物館。




站在帝國廣場的大噴水池前,加上背後襯底的修道院,磅礡大國的氣勢油然而生。我的小DC廣角鏡頭根本派不上用場,用了全景才勉強的拍下全貌,真是不負帝國的威名!



南門是進入聖母瑪利亞教堂的主要入口,高32米,寬12米,非常的高大華麗。門兩邊的雕像是聖傑羅尼姆斯的生平事蹟,中間手抱聖嬰的是聖母瑪利亞。進入教堂免費,不能使用閃光燈。



晚哥德式的教堂大廳,瞬間就讓人走入了中世紀的時空,蜘蛛網般的天花板,被雕滿圖騰的通天石柱高高撐起,即便是以現代的眼光來看,也是很了不得的建築工法。




壯觀歸壯觀,只是我們連續看了10多天大大小小的教堂,視覺神經都被麻痺了,已經激不起旅遊初期的驚嘆。



達伽爾發現了通往印度的東方航線,是曼努埃爾一世在位時最顯赫的功績,也因此達伽爾被視為民族英雄,死後榮葬於這座教堂內。另一位也葬在教堂裡的,是同時代葡萄牙最偉大的詩人賈梅士。達伽爾在葡萄牙是英雄,但他以殘暴血腥的手段占領印度,給殖民地人民帶來痛苦的殺戮災難,替葡國這段輝煌的歷史留下永遠的惡名。


兩人的墓上都有很精美的雕刻,也都很好認。達伽爾是航海家,所以石棺上的圖案是帆船、繩纜及渾天儀。



賈梅士是詩人,圖案則是配合身份的鵝毛筆及桂冠。



在教堂內繞了好幾圈,怎麼都找不到廁所呢?一位好心的外籍領隊告訴我,教堂裡沒有的,修道院才有,但必須花7€買門票。他建議我不如去街上的咖啡廳喝個飲料,順便借個廁所,這樣便宜多了。



這個主意不錯,反正我們本來也就沒打算進修道院。



從西門出來,再修道院外面拍拍照,就去買可樂了。花了2€兩個人都順利的解放,但被這麼一攪亂,卻忘了去做一件很重要的體驗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l0677 的頭像
    ml0677

    ml0677的部落格

    ml06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